做小“分子”、做大“分母”,是上海对经济发展的硬要求。所谓做小“分子”,就是减缓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,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增长的依赖;做大“分母”,就是提高GDP产出的数量和质量。目前,在年能耗将近1亿吨标煤的大格局下,上海全社会各界不断出招,从改造千台锅炉到使用百万只节能灯,各尽所能积极参与节能减排。
上海还在积极探索依靠市场和制度的节能之路,让节能成为产业,让企业成为自觉节能的主体。
记者从市经委了解到,目前全市各区县经委、相关街道、节能灯生产企业正在制定上海100万只节能灯如何进家庭、企业的方案,其中家用节能灯价格只有市场价的三分之一。这些绿色产品不会在市场上销售,市民可能需要凭身份证、户口本在小区内限量购买。
德国某公司获得上海100万只节能灯的推广项目,70万只节能灯泡进家庭,30万只节能灯管向学校、商场等提供。该公司5W的节能灯在上海市场上零售价每只15元,此次该产品中标价格是9.98元,这些灯泡进入上海家庭后,国家财政将给予生产企业50%中标价的补贴。政企合作让节能灯价格一降再降,最终消费者花5元钱就能买到高效节能灯。
专家预测,100万只绿色高效照明产品进入上海企业、社区和家庭后,每年可累计节约用电1.9亿度,减少发电用煤10万吨,并可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19.3万吨和1930吨。一亿吨标煤下的挑战事实上,节能工作任重道远。据预测,今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有可能突破1亿吨标煤(去年为9700万吨标煤)。
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费量,必然对能源的供应、运输带来严峻挑战。因此,专家建言,面临能源挑战,上海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。从产业结构看,目前重工业依然占据较大比重。钢铁、石化、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用能量还在保持高速上升趋势。前几年投资的高耗能工业项目,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冶金、化工等行业的项目,这些项目预计将在今年至2010年左右进入产出期,进一步拉动上海的能源消费量。世博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大量用能需求。
此外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目前上海每100户居民拥有189台空调,全市私家车保有量达到61万辆,新的生活用能需求也在增长。因此,市政府日前发布的《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》明确指出,为实现节能减排工作主要目标,必须加大本市经济结构调整力度:一是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,二是扎实推进电力工业"上大压小"工作,三是从源头上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,四是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,五是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。(本网有删节) |